车企淡化智能驾驶宣传,转向基础配置
曾经火热的“智能驾驶”正逐渐淡出新能源车企的宣传核心。2025年“五一”期间,记者走访多家热门品牌门店发现,“智能驾驶”不再是主打卖点,取而代之的是空间表现、座舱舒适度和娱乐系统等基础配置。多数销售人员对城市NOA覆盖范围和“脱手驾驶”功能的介绍变得谨慎,仅在用户主动询问时才会提及。小米近期调整SU7新车订购页面措辞,将“智驾”更名为“辅助驾驶”,这一变化颇具代表性。
与此同时,政府与行业协会正加强对辅助驾驶术语和宣传行为的规范。自2024年底以来,工信部发布通知,禁止使用“自动驾驶”“高阶智驾”等模糊词汇,统一推广“组合辅助驾驶”等表述。公安部也提醒,虚假宣传可能引发法律责任。今年4月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倡议,要求企业明确系统边界并规范命名。在此背景下,车企纷纷调整话术,从功能宣传转向条件说明与责任提示,强调驾驶员需保持注意力,系统不具备完全接管能力。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销售端,也反映在企业管理层的公开表态中,行业整体正朝着更审慎、准确的方向发展。